
雨湖融媒9月19日讯(通讯员 许艳红)持续旱情席卷而来,鹤岭镇新泉村农田受旱、民生承压。面对“烤”验,鹤岭镇新泉村“两委”以党组织为核心筑强战斗堡垒,党总支书记刘正良带头扎根一线攻坚破局,带领全村干群拧成一股绳,打出科学抗旱“组合拳”,用实打实的举措守住农田生机、保障群众生活,交出了一份温暖民心的“新泉答卷”。
支“两委”:锚定抗旱“指挥中枢”,织密责任网格
旱情发生后,村“两委”第一时间激活“红色抗旱”应急机制,成立以刘正良为组长的抗旱攻坚指挥部,将全村划分为“韶山灌渠引水区、矿区水源抽水区、泉井开源保障区”三大责任网格,由村“两委”成员分片包保、挂图作战。从前期走遍田间地头勘察水源、统筹调配抽水设备,到中期动态监测灌溉进度与禾苗长势,再到后期组织群众、协调物资,村“两委”班子全程“在线”,以“抗旱就是保收成、保民生”的担当,为全村抗旱工作筑牢了坚实的组织根基。
刘正良:争当一线“攻坚先锋”,把“办公室”搬到田间
作为村党总支书记,刘正良始终是抗旱一线最“硬核”的身影,成为村民心中的“主心骨”:天微亮,他已守在韶山灌渠引水口,弯腰清理渠道杂物,反复叮嘱施工队“渠道通了,水才能顺顺当当流进田”;正午烈日当空,他蹲在矿区抽水点,和电力工人一起排查线路、检修设备,沙哑着嗓子强调“抽水不能停,这是农田的‘救命水’”;暮色渐浓,他又带着农技员走进受旱地块,拨开禾苗查看根系,手把手教村民科学补水,“只要咱们盯得紧、措施实,绝不让一兜禾苗干死在地里”。从渠边到田埂,从抽水点到泉井旁,刘正良把“办公室”搬到了抗旱最前线,用脚步丈量每一块农田,用汗水诠释着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。
多维发力:打出“开源节流”组合拳,筑牢供水防线
在村“两委”统筹与刘正良带动下,新泉村立足实际,以“开源+节流”双向发力破解缺水难题。韶山灌渠引水润田:组织党员群众清理灌渠1.2公里,修复3处破损渠段,打通输水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灌渠活水顺利流入千亩农田,滋养成片禾苗;矿区水源应急补源:多方协调辖区闲置矿区水源,调配4台大型抽水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转,电力部门专门组建“抗旱保电专班”全程保障供电,日均抽水超500立方米,为旱情严重地块注入“强心剂”;泉井提质高效节水:针对现有泉井出水量不足、水源浪费问题,刘正良带头勘探,组织施工队用挖机对11口老旧泉井进行加深作业,让泉井出水量提升近三成;同时,开挖配套沟渠,修整走向、加固边坡,减少水流渗透与漫溢,实现“源头扩容”与“输送节流”同步推进,让每一滴泉水都精准流向缺水农田。
通过这套“组合拳”,新泉村最终实现“全村农田未干死一兜禾”的目标,牢牢守住了群众的“粮袋子”。
干群同心:凝聚“共克时艰”合力,绘就鱼水画卷
“刘书记和村‘两委’班子为抗旱连轴转,咱们老百姓不能掉队!”在村“两委”与刘正良的带动下,新泉村村民主动投身抗旱:年轻人跟着扛水管、修沟渠,老人拿着锄头清理田边杂草、疏通田间小渠,就连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,帮着查看自家田垄的水流情况。田间地头,党员与群众并肩作战的身影随处可见,“党群一条心,抗旱一股劲”的场景,成为旱情中最温暖的画面。
从村“两委”的“运筹帷幄”,到刘正良的“一线冲锋”,再到全村群众的“同心聚力”,新泉村的抗旱攻坚战,不仅守住了农田与民生,更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、党员干部的先锋本色,书写下党群同心共护家园的动人篇章。
责编:梅晓蕾
来源:鹤岭镇
乐之书店“如约而至”:静享阅读时光,尽享诗意人生
视频丨万楼·青年码头,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,让老湘潭焕发新活力!
文旅专题丨一路芬芳 经典雨湖
专栏丨雨湖文苑
义源当铺思“秋”
视频丨穿越时空的风情 唤醒传统街区的温情记忆 风车坪文创街区举行汉服快闪秀
张岱:老窑湾筷子巷纪事
张岱:今昔唐兴街
下载APP
分享到